帮您快速找医生

睡眠障碍 按疾病找医生

睡眠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造成睡眠质与量的异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失眠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安腿综合症、发作性睡病

英文名: shuimianzhangai
发病部位: 精神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症状: 睡眠结构紊乱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恶性肿瘤 心血管意外 呼吸骤停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机体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睡眠的质和量发生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称为睡眠障碍,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据调查显示,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5%,睡眠障碍者中有55.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人类的睡眠状态和分期的定义是以脑电图、眼动电图和测量位于下颌和颈部的体表肌电图所显示的特征模式图为基础的,这种由定义睡眠和觉醒的电生理参数组成的连续记录的陈列图称为多导睡眠图。人类正常睡眠分为两个时相,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和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睡眠一开始进入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其特点是大部分神经细胞活动降低,全身代谢减慢,脑电图上出现慢波。根据睡眠的深浅分为四期:1期(入睡期)、2期(浅睡期)、3期(中度睡眠期)和4期(深度睡眠期)。然后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脑活动和脑电图表现与觉醒时相似,眼动电图所显示的REM的阵发眼球运动与清醒状态下睁眼时所显示的相似,但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下颌肌电图活动缺失,脑干调节性的肌张力降低,各种感觉功能显著减退。在正常的一夜睡眠中, 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和睡眠有关的解剖结构相当广泛,包括上行网状结构、中缝核、孤束核、蓝斑核、丘脑网状核、下丘脑和额叶底部等。睡眠所涉及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氨基丁酸等。以上解剖部位和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或病变可导致睡眠障碍。

人们的睡眠按照不同的生活习惯,将一天的睡眠分为午间小睡和夜间睡眠。人们的睡眠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积极诱导睡眠及相关进程,二是规划一天24h内的睡眠规律。二者无论是内源性异常或是外源性干扰(环境、药物、疾病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或睡眠节律失调。睡眠障碍的病因很多,包括心理性的(如对睡眠环境的负面条件反射)、疾病伴发的(如神经系统障碍的失眠或睡眠过度、哮喘、心肌缺血、创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药物性的(如多巴胺能激动药、抗胆碱能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酒精、尼古丁、毒品等)、环境性的、昼夜节律失调(如轮班工作睡眠障碍、时差变化综合征)等因素。

临床表现

睡眠障碍包括睡眠过少、睡眠过多和睡眠相关的疾病。

1.睡眠过少

失眠(insomnia)最常见,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h,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由于夜间睡眠减少和睡眠质量下降,患者可有日间瞌睡、不同程度的不适感、焦虑、紧张、不安或压抑感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失眠根据病程可分为短期失眠和长期失眠。前者通常持续数日,后者则持续3周以上。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前者包括无确定病因的失眠和心理生理性失眠;后者包括一过性环境性失眠,伴随精神障碍的失眠,伴随神经系统障碍的失眠,伴随其他内科疾病的失眠,药物、毒品及酒精依赖型失眠。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是一种进行性难治性失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编码朊蛋白等位基因第178位点基因的突变所致。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数月内出现完全不能睡眠,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无效。随后,患者表现为一种梦样睡眠状态,直至昏迷、死亡。

2.睡眠过多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以日间出现不能克制的短暂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其发病机制不清,可以见于丘脑下部、中脑灰质被盖网状结构受累的患者。经典的发作性睡病四联征:不可抑制的发作性睡眠、猝倒发作、睡眠麻痹(睡瘫)和入睡前幻觉。睡眠发作表现为白天不能克制的睡意和睡眠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一般十几分钟,短暂的睡眠后可恢复精神。多导睡眠图结果具有睡眠潜伏期缩短,出现睡眠始发的REM睡眠等特征性表现。

Kleine-Levin综合征又称发作性睡病强食症。属周期性嗜睡症,是少见的发作性疾病多在10~20岁起病,男性较多,常伴肥胖,但内分泌功能正常。成年后可自愈。表现为持续数日至数周不能控制的嗜睡,醒后伴易饥多食和精神症状。睡眠周期与正常人相同,脑电图也无异常。每年平均发作数次,发作间歇期可与常人无异。

3.睡眠相关的疾病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是指在每晚7h的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每次10s以上;或全夜睡眠期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大于5次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三种。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为多见。40~60岁多见,超重中老年男性更常见。多导睡眠图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呼吸暂停在NREM睡眠1 2期常见,3、4期罕见,REM期最常见。

(2)夜惊(sleep terror)主要发生在4~12岁的儿童,男孩多见,多有家族史。往往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表现为睡眠时突然惊醒、坐起、喊叫,随后不停地哭喊、双手乱打、双腿乱蹬、床上或下地无目地行走。同时伴有面部表情恐怖,眼睛睁大,明显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出汗。拒绝任何接触,发作中很难唤醒,持续时间约数分钟,多在发作停止前清醒,对发作过程仅有片段回忆。多导睡眠图显示开始于NREM睡眠3 4期。

(3)梦魇(nightmare)是一种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始于儿童期3~6岁,无性别差异。患者出现长而复杂的梦,内容恐怖,以致患者惊恐万分、拼命挣扎。惊醒可发生在睡眠的任何时刻,惊醒后定向力迅速恢复。对刚才的梦境内容能够清晰回忆。由于情绪的恐怖和焦虑,很难立即继续入睡。多导睡眠图显示在REM睡眠期突然惊醒,并且伴心率和呼吸轻度增快,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密度可能增加。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

(4)睡行症(sleep walking)亦称梦游,多在4~8岁之间发病,是在慢波睡眠中发生的睡眠时行走,出现于夜间睡眠的前1/3时段中。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坐起,目光呆滞,做些无目的的动作;或下床,双眼凝视,走来走去;或刻板地做一些日常习惯性的动作。很容易在父母语言的指引下回到床上再次入睡。有时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活动,如避开障碍物行走,从一间屋走到另一间,甚至能开门走到外面,造成意外伤害。梦游结束时完全清醒,对刚才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或只有片段的回忆。

(5)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中老年多见,通常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双下肢极度不适感导致入睡困难,并且睡眠中醒转次数增多,严重影响睡眠的效果。不适感可以是蠕动样或爬行样感觉异常,在静息状态下加重,而在活动后可以暂时缓解。


诊断与鉴别诊断

       睡眠障碍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多导睡眠图是重要的诊断依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将睡眠障碍分为3类:原发性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相关睡眠障碍和其他睡眠障碍。原发性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异常,包括原发性失眠症、原发性过度睡眠、发作性睡眠、与呼吸有关的睡眠障碍及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睡眠相关异常,包括噩梦障碍、睡惊障碍和睡行障碍。

治疗

1.失眠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心理学疗法,它主要是让患者了解有关睡眠与失眠的基本知识,纠正患者对失眠后卧床和睡眠改善后存在的不良认知,处理患者的求全责备心理,从而达到减轻焦虑、改善睡眠的目的。一般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的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等。

2)行为治疗:①放松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自我暗示法等;②刺激控制疗法,主要操作要点是: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上床后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卧床20min仍不能入睡,可起床去另一房间做些单调的事;只在卧室内睡眠;醒来后的15~ 20min一定要离开卧室;③生物反馈法,常用的有肌电图生物反馈和感觉运动皮质反馈两种;④物理治疗,物理因素通过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从而改善睡眠障碍。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电疗法、声疗法、磁疗法以及光疗法等。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可通过抑制组胺起到诱导睡眠作用。

2)苯二氮类药物,是非选择性GABA受体复合物激动剂,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如地西泮、阿普唑仑、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其副作用包括逆行性遗忘、停药效应、宿醉效应、头晕、嗜睡、精神运动活动损害等,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依赖。

3)非苯二氮类药物,代表药物为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半衰期较短,易被从体内清除。不会引起白天的困倦感。

4)抗抑郁药,对伴有抑郁症状者可酌情使用,可选用有助眠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帕罗西汀、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2.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推荐应用中枢兴奋剂,如右苯丙胺、左苯丙胺、哌甲酯(利他林)、匹莫林(苯异妥英)等药物。但是应用兴奋剂应注意副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一定的效果。

3.睡行症的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生于儿童者,随发育成熟,该病会自然消失。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和阿普唑仑常被用于治疗睡行症,但对老年患者收效甚微。三环类抗抑郁药中的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以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有治疗作用。

4.夜惊的治疗

(1)药物治疗: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适量服用可以加深睡眠;若夜惊伴有明显的焦虑、惊恐等情绪,可给予抗焦虑或抗抑郁药。

(2)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年轻患者有疗效,在配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使疗效更明显。

5.梦魇的治疗

药物治疗同“夜惊”。非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心理治疗。

6.不安腿综合征的治疗

首选苯二氮类药物如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以及巴氯芬、多巴丝肼睡前服,也可试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抗抑郁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