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月经后期 按疾病找医生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

别名: 经行后期
英文名: yuejinghouqi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妇产科
症状: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
    一、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不节房事,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二、血虚
       数伤于血,或产多乳众,病后体虚,饮食减少,化源不足,营血衰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三、血寒
       (一)虚寒
       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脏腑失于温养,生化失期,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二)实寒
       经产之时,感受寒邪,或过服寒凉,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胞脉不畅,血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四、气滞
       素性抑郁,情志不遂,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五、痰湿
       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劳逸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下注冲任,壅滞胞脉,气血运行缓慢,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辨证论治

    以月经错后、经期基本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须辨明虚实,虚证治以温经养血,实证治以活血行滞。
    一、肾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虚精血亏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经行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肾气虚,水失气化,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故带下清稀;肾主黑,肾虚则肾色上泛,故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若月经量少者,酌加紫河车、肉苁蓉、丹参养精血以行经;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固涩止带;若月经错后过久者,酌加肉桂、牛膝以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二、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营血虚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空痛;血虚上不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虚外不荣肌肤,故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血虚内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
       若月经过少者,去五味子,酌加丹参、鸡血藤;若经行小腹隐隐作痛者,重用白芍,酌加阿胶、香附。
    三、血寒型
       (一)虚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眦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脏腑虚寒,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满溢延迟,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色淡,质稀;胞中虚寒,胞脉失于温养,故经行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阳虚肾气不足,外府失养,故腰酸无力;阳气不布,故面光色白;膀胱虚寒,失于温煦,故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营煎(《景岳全书》)。
       当归、熟地、枸杞子、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方中肉桂温经扶阳,通行血脉;熟地、当归、枸杞子、杜仲补肾填精养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温经扶阳,养血调经之效。
       若经行小腹痛者,酌加巴戟天、小茴香、香附;虚甚者,加人参。
       (二)实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证候分析: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期满溢,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寒凝血滞,故经色紫黯有块;寒邪客于胞中,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得热后气血稍通,故小腹痛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得外达,故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也为实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甘草、牛膝
       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且肉桂通阳散寒;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效。
       若经行腹痛者,加小茴香、香附、延胡索以散寒滞止痛;月经过少者,酌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
    四、气滞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象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血为气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气滞血瘀,故经色黯红,或有小血块;气机不畅,经脉壅滞,故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脉弦也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乌药汤(《兰室秘藏》)。
       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川栋子、王不留行;月经过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
    五、痰湿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盛,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痰湿停于心下,气机升降失常,故头晕,心悸气短,脘闷恶心:痰湿流注下焦,损伤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芎归二陈汤(《丹溪心法》)。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川芎、当归
       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
       若脾虚食少,神倦乏力者,酌加人参、白术;脘闷呕恶者,酌加砂仁、枳壳;白带量多者,酌加苍术、车前子。

处置建议

辨证论治

    以月经错后、经期基本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须辨明虚实,虚证治以温经养血,实证治以活血行滞。
    一、肾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虚精血亏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经行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肾气虚,水失气化,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故带下清稀;肾主黑,肾虚则肾色上泛,故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若月经量少者,酌加紫河车、肉苁蓉、丹参养精血以行经;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固涩止带;若月经错后过久者,酌加肉桂、牛膝以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二、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营血虚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空痛;血虚上不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虚外不荣肌肤,故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血虚内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
       若月经过少者,去五味子,酌加丹参、鸡血藤;若经行小腹隐隐作痛者,重用白芍,酌加阿胶、香附。
    三、血寒型
       (一)虚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眦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脏腑虚寒,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满溢延迟,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色淡,质稀;胞中虚寒,胞脉失于温养,故经行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阳虚肾气不足,外府失养,故腰酸无力;阳气不布,故面光色白;膀胱虚寒,失于温煦,故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营煎(《景岳全书》)。
       当归、熟地、枸杞子、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方中肉桂温经扶阳,通行血脉;熟地、当归、枸杞子、杜仲补肾填精养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温经扶阳,养血调经之效。
       若经行小腹痛者,酌加巴戟天、小茴香、香附;虚甚者,加人参。
       (二)实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证候分析: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期满溢,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寒凝血滞,故经色紫黯有块;寒邪客于胞中,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得热后气血稍通,故小腹痛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得外达,故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也为实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甘草、牛膝
       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且肉桂通阳散寒;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效。
       若经行腹痛者,加小茴香、香附、延胡索以散寒滞止痛;月经过少者,酌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
    四、气滞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象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血为气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气滞血瘀,故经色黯红,或有小血块;气机不畅,经脉壅滞,故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脉弦也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乌药汤(《兰室秘藏》)。
       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川栋子、王不留行;月经过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
    五、痰湿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盛,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痰湿停于心下,气机升降失常,故头晕,心悸气短,脘闷恶心:痰湿流注下焦,损伤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芎归二陈汤(《丹溪心法》)。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川芎、当归
       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
       若脾虚食少,神倦乏力者,酌加人参、白术;脘闷呕恶者,酌加砂仁、枳壳;白带量多者,酌加苍术、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