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以咽喉两侧喉核(即腭扁桃体)红肿疼痛,形似乳头,状如蚕蛾为主要症状的喉病。发生于一侧的称单乳蛾,双侧的称双乳蛾。乳蛾多由外感风热,侵袭于肺,上逆搏结于喉核;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喉核;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等引起。

别名: 乳蛾
英文名: rue
发病部位: 咽喉
就诊科室: 中医耳鼻喉科
症状: 红肿疼痛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以咽喉两侧喉核(即腭扁桃体)红肿疼痛,形似乳头,状如蚕蛾为主要症状的喉病。发生于一侧的称单乳蛾,双侧的称双乳蛾。乳蛾多由外感风热,侵袭于肺,上逆搏结于喉核;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喉核;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等引起。

病因病机

起病急骤者,多为外邪侵袭,火热邪毒搏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邪毒久滞喉核而发。

1、外邪侵袭,邪聚喉核:外邪(风热或风寒)侵袭,壅遏肺气,咽喉首当其冲,邪毒就聚喉核,喉核红赤肿起发为本病。

2、邪热传里,毒聚喉核:素体蕴热,外邪未解传入于里,蕴积肺胃,加之过食辛辣、煎炒、醇酒厚味,致肺胃热毒炽盛,上攻喉核发为本病。

3、肺肾阴虚,火灼喉核:病久未愈,邪毒滞留,热盛伤津;阴液暗耗,损及肺肾,阴虚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发为本病。

4、脾胃虚弱,喉核失养: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邪毒客于喉核,托毒无力,小儿乃稚阴稚阳之驱,易虚易实,治不及时或治不彻底,则易反复发作。

5、痰瘀互结,瘀阻喉核:乳蛾反复发作,或日久不愈,病久则瘀阻脉络,痰浊凝聚发为本病。若喉核肥大,触之石硬。

处置建议

辨证论治

辨治思路:本病以“清、消、补”为治疗之大法。发病急骤者,多为实证、热证,宜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泻热解毒,利咽消肿。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宜滋养肺肾,清利咽喉;健脾和胃,祛湿利咽;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内治法

1、外邪聚喉核

临床表现: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加剧。可兼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搏结咽喉,蒸灼喉核,气血壅滞,故觉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喉核红肿;邪聚喉核,咽喉开阖不利,故疼痛吞咽时加重;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减。方中以荆芥、防风祛其在表之风邪;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清其邪热;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结解毒,清利咽喉。项肿咽痛甚者,可加马勃以清热解毒。咳嗽,加杏仁以利肺气。

2、邪热传里,毒聚喉核

临床表现:咽痛剧烈,痛连耳窍、耳根,吞咽困难,呼吸不利,面赤气粗,口气热臭喷人。高热神烦,口渴引饮,咳嗽痰黄稠,腹胀,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

证候分析:外邪未解传入于里,或素体蕴热,蕴结肺胃,致肺胃热毒炽盛,上攻喉核则见喉核红肿,咽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热灼津液成痰,痰火郁结,故痰涎多。腹胀,口臭、口渴引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为肺胃热盛之象。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方中荆芥、防风、薄荷疏风散邪;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黄连泻火解毒;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利咽消肿止痛。若咳嗽痰黄稠,颌下有臖核,可加射干、瓜蒌、贝母以清化热痰而散结;持续高热,加石膏、天竺黄宜清热泻火、除痰利咽;若喉核腐脓成片,加入马勃、蒲公英等以祛腐解毒。

3、肺肾阴虚,火灼喉核

临床表现: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感、疼痛不盛,吭喀不利,午后症状加重。或可兼见唇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毒滞留,客于喉核;邪热暗耗阴液,损及肺肾,阴虚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故见咽喉干燥灼热,异物感微痛、吭喀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午后唇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滋养肺肾,清热利咽生津;当归、芍药养血和阴;贝母、桔梗清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使肺肾得养,因也充足,虚火自降。偏于肺阴虚者,宜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偏于肾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4、肺胃虚弱,喉核失养

临床表现:咽部不适,异物感,咽干,不欲饮、口淡、纳呆、咽痒,咳嗽痰白。可兼见脘腹痞闷,恶心吐呕,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大便溏清,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小儿可伴见鼾眠、吞咽不利、纳呆、反复发作头昏痛、发育迟缓等。

证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邪毒客于喉核,托毒无力,故咽部干痒不适;咽干不欲饮,口淡、纳呆、咽痒,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清阳不升,气机不利故有异物梗阻感、咳嗽、脘肢痞闷、易恶心呕吐等;小儿乃稚阴稚阳之驱,胃气尚未充实,加之病久未愈,更损脾胃,脾胃中焦不健,更易反复发作,且后天生化匮乏,故小儿可伴见鼾眠、吞咽不利、反复发作、纳呆、头昏痛、发育迟缓等。神疲乏力、口淡不渴、痰白、大便溏清、舌淡苔白腻、脉缓弱为脾虚湿困之征。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本方健脾胃,除痰湿。湿邪重者加厚朴、枳壳宣畅气机、祛痰利咽;若喉核肿大不消加浙贝母、生牡蛎。

5、痰瘀互结,瘀阻喉核

临床表现: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不利,或咽部刺痛,痰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证候分析:久病入络之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咽喉失于荣养,故咽干涩不利、刺痛胀痛、喉关暗红;病程日久,余邪滞留成痰,与瘀血搏结于喉核则表现为痰痰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或喉核肥大,触之石硬。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会厌逐瘀汤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活血祛瘀;配合柴胡、枳壳行气理气;桔梗、甘草、玄参清利咽喉;配合二陈汤祛痰利咽。喉核暗红,质硬不消者,加昆布、莪术;复感热邪,溢脓黄稠,加黄芩、蒲公英、车前子等。

外治法

1、含漱

用金银花、甘草、桔梗适量,或荆芥、菊花适量煎水含漱,每日数次。

2、吹药

可选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粉剂吹入患处,每日数次。

3、含服

可用清热解毒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

4、雾化吸入

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草药煎水,雾化吸入,每日1~2次。

5、烙法

喉核肥大或反复发作者,可用烙治法。急性发作时禁烙,必要时行手术摘除。

6、啄治法

用三棱针或扁桃体手术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3口血为度。2~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

针灸疗法

1、体针

实热证,选合谷、内庭、曲池,配天突、少泽、鱼际,每次2~4穴,泻法,每日1~2次。虚证,选太溪、鱼际、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

实热证,取扁桃体、咽喉、肺、胃、肾上腺,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或取扁桃体穴埋针,每日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虚证,取咽喉、肾上腺、皮质下、脾、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

3、刺血法

喉核红肿疼痛、高热者,可点刺扁桃体、耳尖等耳穴或耳背静脉放血,亦可点刺少商或商阳放血,每穴放血数滴,每日1次,以泻热消肿。

4、穴位注射

实热证者,选脾俞、肩井内五分、曲池、天突、曲池、孔最等,每次取一侧的1~3穴,每穴注射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

消蛾饮治疗乳蛾

组成:金银花10~15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荆芥(或荆芥穗)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后下),桔梗10克,板蓝根15克,牛蒡子10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野菊花30克,地丁30克,柴胡10克。

功能:清散风热,解毒散结。

主治: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等。

用法:水煎服,每剂2煎,每煎200毫升,口服,每日2次。

方解:本方以治疗乳蛾为主,故名。乳蛾可分为急乳蛾和慢乳蛾,相当于西医急慢性扁桃体炎,多见于儿童。其组成参考多首前人方剂,如“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并结合疾病特点、个人认识及用药心得而成。本方以柴胡、荆芥(或荆芥穗)、薄荷、杏仁宣散风热使邪有出路;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桔梗、牛蒡子利咽解毒;赤芍行瘀止痛,活血消肿,且据药理研究有消炎及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竹叶利尿清热,甘草解毒兼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散风热、解毒散结之功。

加减:高热者加生石膏、白茅根,重者加羚羊角粉;红肿明显者加夏枯草、蒲公英;慢性肿大者加皂角刺、莪术、浙贝母,不消者加穿山甲;痰多者加法半夏、浙贝母、紫苏子、葶苈子;便秘者加大黄;咳嗽重者加百部、枇杷叶;积滞重者加焦山楂、莱菔子;慢性期酌加茯苓、白术、生山楂、生山药调理脾胃,不宜多加参芪之品,以防小儿阳气过盛使病情反复。

临床应用:本病急性期证属邪盛,截病宜速,清热解毒之品须重用,否则病重药轻,难以奏效。西医以抗生素治疗,虽发热减轻或体温恢复正常,扁桃腺轻度缩小,但质硬长期肿大,易于复发。其原因,与中医“寒郁”接近,即毒热内盛过用寒凉,毒热不能散出郁而成结。故以宣散之法,透邪外出,以防“闭门留寇”之患,医者宜多加注意。

虽然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亦有并发症及继发疾病产生,因为这种疾病往往成为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和长期低烧等全身性疾病的原发病灶,应该引起重视。

治疗慢乳蛾,如无急性发作,清热解毒之品必须少用,以防过用寒凉损伤肺气与脾胃,重在调理脾胃,取“补土生金“之意,这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针灸疗法

一、体针

实热证,选合谷、内庭、曲池,配天突、少泽、鱼际,每次2~4穴,泻法,每日1~2次。虚证,选太溪、鱼际、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二、耳针

实热证,取扁桃体、咽喉、肺、胃、肾上腺,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或取扁桃体穴埋针,每日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虚证,取咽喉、肾上腺、皮质下、脾、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

三、刺血法

喉核红肿疼痛、高热者,可点刺扁桃体、耳尖等耳穴或耳背静脉放血,亦可点刺少商或商阳放血,每穴放血数滴,每日1次,以泻热消肿。

四、穴位注射

实热证者,选脾俞、肩井内五分、曲池、天突、曲池、孔最等,每次取一侧的1~3穴,每穴注射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

患者指导

预防

1、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注意随气温变化为小儿增减衣被,尽量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3、注意口腔卫生,教育小儿养成刷牙漱口的个人卫生习惯。

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适当温度。

2、高热者应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3、患儿的饮食宜清爽,忌荤腥发物,以防助长邪势。

4、做好口腔护理。可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每日3—6次。

预后与转归

乳蛾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发局部及全身多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耳胀、喉痹、喉痈等,全身并发症有低热、痹证、心悸怔忡、水肿等。

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

1、病史:常有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外感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发病急者,咽部剧烈疼痛,痛连耳窍,吞咽时加剧,伴见高热、恶寒、头身疼痛。病久不愈者,咽干痒,哽哽不利,咽部异物感,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3、局部检查:喉核红肿,连及喉关,喉核上可有黄白色脓点,甚者喉核表面脓点融合片如伪膜,不超出喉核,且易拭去,颌下有臖核。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触之石硬,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隐窝口溢出。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乳蛾的诊断依据。

1、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有低热。

2、急乳蛾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则转化为慢乳蛾,病程较长。

3、咽部检查

急乳蛾: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

慢乳蛾: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

4、急乳蛾及部分慢乳蛾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应注意与烂喉痧、喉关痈相鉴别。

鉴别诊断

1、烂喉痧:即猩红热。发病较急,初期有发热或高热,咽喉部红肿疼痛,甚则腐烂,引饮梗痛,发热1天后出现朱红色皮疹,特点是呈弥漫性猩红色。经3—7天后,身热渐降,咽喉腐烂,疼痛亦见减轻,皮肤开始脱屑,状如鳞片,约2周后脱尽。如无其它病变,即可恢复健康。病中2—3天时可见杨梅舌。

2、喉关痈:是发生在扁桃体周围及其附近部位的脓肿,病变范围较乳蛾大。临床以局部疼痛、肿胀、焮红、化脓,并伴有恶寒发热、言语不清、饮食呛逆等为特征。病情发展迅速,每致咽喉肿塞,吞咽、呼吸均受影响。它包括西医学的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等疾病。本病形成脓肿之前,一般都有类似乳蛾急性发作的症状。这种症状若3—4天后逐渐加重,特别是咽痛加剧,吞咽困难者,应考虑本病。

3、咽白喉:多见于小儿,发病较缓,轻度咽痛,扁桃体及咽部见灰白色的假膜,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容易出血,并很快再生,颈淋巴结明显肿大,与乳蛾仅有扁桃体红肿的病变极易区别,咽拭子培养或涂片可检出白喉杆菌。

4、溃疡性膜性咽峡炎:多以局限性炎症反应和溃疡形成、轻度发热、全身不适及咽痛为主。溃疡多位于一侧扁桃体上端,覆盖较厚的污秽的灰白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肿胀,咽拭涂片可找到奋森氏螺旋体及梭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