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鼻渊,是指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亦有“脑漏”、“脑砂”、“脑崩”、“脑渊”之称。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邪热循经上蒸,犯及鼻窍;或胆经炎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窍;或脾胃湿热,循胃经上扰等引起。

别名: 鼻渊
英文名: biyuan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耳鼻喉科
症状: 鼻流浊涕,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鼻渊,是指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亦有“脑漏”、“脑砂”、“脑崩”、“脑渊”之称。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邪热循经上蒸,犯及鼻窍;或胆经炎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窍;或脾胃湿热,循胃经上扰等引起。

病因

1、肺经风热:风热邪毒,袭表犯肺;或风寒侵袭、郁而化热、风热壅遏肺经、肺失清肃,致使邪毒循经上犯,结滞鼻窍,灼伤鼻窦肌膜而为病。

2、胆腑郁热:胆为刚脏,内寄相火,其气通脑。若情志不畅,喜怒失节,胆失疏泄,气郁化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或邪热犯胆,胆经热盛,上蒸于脑,伤及鼻窦,燔灼肌膜,热炼津液而为涕,迫津下渗发为本病。

3、脾胃湿热

素嗜酒醴肥甘之物,脾胃湿热内生。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毒循经上犯,停聚窦内,灼损窦内肌膜所致。

4、脾肺虚弱

鼻渊日久,耗伤肺脾之气,脾虚运化失健,营气难以上布鼻窍;肺气不足,易为邪毒侵袭,且又清肃不利,邪毒滞留鼻窍,凝聚于鼻窦,伤蚀肌膜而为病。

5、肾阴不足:鼻渊日久,阴精大伤,虚火内扰,余邪滞留不清,两者搏结于鼻窦,肌膜败坏,而成浊涕,发为鼻渊。

处置建议

辨证分型

肺经风热:病变初起,鼻流黄涕,粘而量多,间歇或持续性鼻塞,嗅觉不灵,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肝胆郁热:鼻流黄浊稠涕如脓样,有腥臭味,嗅觉减退,鼻塞,眉心部疼痛,口苦咽干,耳鸣目眩,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脾经湿热:涕黄浊而量多,鼻塞重而持续,不辨香臭,头晕头重,头痛以前额较重,神疲倦怠,胸闷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针灸治疗

一、刺灸法

治则:清热泻火,宣肺通窍

处方:列缺、合谷、迎香、上迎香、印堂。

方义“取列缺、合谷为远部表里配穴,以清泻肺热;迎香挟于鼻旁,印堂位于鼻根,上迎香居两侧,三穴共奏疏散局部郁热而通鼻窍之功效。

随证配穴:肺热—少商点刺出血,肝胆郁热—行间,脾经湿热—阴陵泉,头痛—风池、太阳。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二、耳针法

选穴:内鼻、额、肺、肾上腺。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20~3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双耳交替。亦可揿针埋藏,每3~5日更换1次。

穴位注射法

三、选穴:合谷、迎香。

方法:复合维生素B注射掖,每穴注射0.2~0.5ml,每次选1穴,隔日1次。

中医治疗

意辨别虚实之不同,内外治结合。

实证内治

1、肺经风热:鼻部症状已在前述,全身可兼见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多。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芳香通窍。方药:苍耳子10g、辛夷15g、菊花20g、白芷20g、薄荷15g、黄芩10g、连翘20g、桔梗10g、荆芥10g、防风8g、甘草6g。加减:脓涕不易擤者,加冬瓜子、瓜蒌仁、鱼腥草、皂刺以清肺解毒排脓。

2、胆腑郁热:鼻部症状较上型为重。全身并有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泄胆热,解郁通窍。方药:龙胆草12g、黄芩10g、柴胡10g、栀子15g、泽泻12g、当归10g、生地10g、白芷12g、苍耳子12g、鹅不食草15g。加减:涕黄稠者,酌加苡仁、冬瓜仁、黄芩等;涕黄绿者,酌加夏枯草、芦荟、黄连等。

3、脾胃湿热:鼻症同前。全身症见头晕头痛,头重体倦,脘胁胀闷,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治法:清脾泻热,利湿祛浊。方药:黄芩10g、滑石12g、大腹皮12g、木通10g、云苓15g、猪苓15g、黄连6g、石膏30g、白芷15g、白蔻仁10g、辛夷15g、苍耳子10g。

实证外治

1、针刺疗法:选用迎香、鼻通以通鼻塞、太阳、头维以治头痛,还可选用印堂、合谷、风池、曲池、阳白等,每次2~3穴,用泻法,强刺激。

2、穴位注射:鱼腥草注射液0.5ml/穴,选取肺俞、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隔日1次。

3、用滴鼻灵、葱白滴鼻液滴鼻或用冰连散吹入鼻腔,每天3~4次。可疏风清热通窍。

虚证内治

1、肺脾气虚:症见鼻涕粘稠白浊,长湿无干,时多时少,鼻塞,嗅觉减退。检查见鼻窍肌膜淡红肿胀,脓涕自鼻道上方向下流出。全身症见头晕头胀,气短乏力,面色白,肢倦纳呆,或咳嗽痰粘而白。舌淡红、苔薄白。治法:补脾益肺,升阳通窍。方药:党参15g、白术15g、云苓15g、黄芪15g、柴胡8g、诃子10g、当归10g、桔梗10g、细辛3g荆芥10g、辛夷10g、白芷10g、苍耳子8g、鱼脑石15g、甘草6g。

2、肾阴不足:鼻渊日久,反复不愈,鼻塞,流浊涕或黄或白,嗅觉差,全身症见头目眩晕、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鹳红口干,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治法:补肾填精。方药: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2g、怀牛膝15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白芷10g、辛夷花15g、皂刺10g、桔梗8g。

虚证外治

1、鹅不食草散吹鼻,每日2~3次。

2、药液熏洗:苍耳子散液加入喷雾机中,每日2次,也可用麻黄、辛夷、甘草、茶叶水煎过滤后作药液熏洗,也可作为滴鼻剂。

3、针刺疗法:主穴:迎香、百会、上星、合谷;配穴:攒竹、通天、风池。每次取主、配穴各1个,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4、艾灸:颅息、迎香、上星悬灸至患者觉焮热,皮肤潮红。

5、鼻渊畅:每日2次。

诊断依据

诊断

鼻渊的诊断要点大体有以下几点:

1、有感冒、急性鼻炎等病史。

2、以大量粘液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急鼻渊有发热及全身不适。

3、急鼻渊发病迅速,病程较短,若治疗不彻底,则迁延为慢鼻渊。慢鼻渊病程较长。

4、鼻腔检查可见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地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5、鼻窦X线摄片:有阳性表现,有助诊断。

6、CT扫描:可更清楚地观察窦壁是否受损及窦腔粘膜病变的程度。

7、鼻窦超声波检查:主要用于上颌窦、额窦的检查,可发现窦腔内积液、息肉或肿瘤。

8、应注意与鼻窒(鼻炎)相鉴别。

中医诊断

1、风热犯鼻证:鼻塞,涕多,色白或为黄粘涕,嗅觉减退,或出现头面部疼痛,鼻粘膜红肿,中鼻甲肿胀,中鼻道或嗅裂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局部可有压痛或叩痛,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胆经郁热证:涕黄浊而量多,有臭味,鼻塞甚,头痛较甚,鼻粘膜红赤肿胀,中鼻甲尤甚,鼻腔积留黄绿脓,源于中鼻道或嗅裂,患窦局部压痛明显,发热,口苦咽干,头昏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3、湿热蒸鼻证:涕黄浊,常流不止,鼻塞,嗅觉不敏,鼻粘膜红肿,中鼻道或嗅裂有多量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头晕重胀,体倦不适,纳差腹胀,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4、气虚鼻窍失充证:常流浊涕或粘浊涕,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不已,鼻通气不佳,嗅觉较差,鼻粘膜暗红,鼻甲肿胀,尤以中甲水肿明显,或有息肉样变,头晕不爽,体倦乏力,健忘,恶风自汗,咳吐痰稀,面色萎黄或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