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两颊出现麻疹粘膜斑,全身出现红色皮疹为特征。因其疹点如麻粒大小,故名曰“麻疹”。1~5岁小儿多见,常发生在春冬两季,传染性很强。本病中医称为“痧子”、“疹子”等。

别名: 麻疹
英文名: mazhen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儿科
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两颊出现麻疹粘膜斑,全身出现红色皮疹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两颊出现麻疹粘膜斑,全身出现红色皮疹为特征。因其疹点如麻粒大小,故名曰“麻疹”。1~5岁小儿多见,常发生在春冬两季,传染性很强。本病中医称为“痧子”、“疹子”等。

病因病理

麻疹病毒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两经。肺主皮毛,麻毒犯肺,表现出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等,类似感冒。脾主肌肉和四末,热趁于脾,外发于肌肤,故疹点隐隐于皮肤之下,磊见于肌肤之间,兼有神倦纳呆,大便塘薄。如疹点由内达外,由里达表,疹出全身及四末,表示顺证,预后良好;若热毒亢盛,而正气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而内陷,则可导致麻疹透发不顺而出现逆证。

处置建议

顺证麻疹

(1)疹前期(前驱期):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眼睑红赤,泪水汪汪,倦怠思睡,发热第2~3天,口腔两颊粘膜红赤,贴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细小白色疹点,周围红晕),小便短黄,或大便稀搪,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本期从开始发热至疹点出现,为期约3天。

证候分析:麻毒初侵,首犯肺卫,肺失清宣,故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喷嚏,流清涕等表证。热毒内侵测见面红目赤,泪水汪汪,倦怠思睡,两颊粘膜红赤。尿短黄,舌苔黄等为有热象。脉浮数为邪在肺卫的表现。

(2)见形期(出疹期):

症状:发热持续,起伏如潮,谓之“潮热”,每潮一次,疹随外出。此时口渴引饮,目赤眵多,咳嗽加剧,烦躁或嗜睡,舌红,苔黄,脉数,疹点先从耳后发际,继而头面、颈部、胸腹、四肢,最后手心、足底、鼻准部都见疹点即为出齐。疹点初起细小而稀少,渐次加密;疹色先红后暗红,稍觉凸起,触之碍手。本期从疹点开始出现至透发完毕,为期约3天。

证候分析:麻毒内传,肺胃热盛,故高热,咳嗽,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小便短赤,目赤多眵。疹毒人营,血分有热,正气托毒外泄,故疹色红赤。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疹出于肌肤之间。舌红,苔黄,脉数,均为肺胃热盛之象。

(3)恢复期(退疹期):

症状:发热渐退,咳嗽减轻,胃纳与精神好转,疹点依次渐回,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舌红,苔薄净,脉细软或细数。

证候分析:麻疹透发完毕,麻毒已透,故疹点依次渐回。邪退正复。故胃纳与精神好转。热退阴津损伤,故皮肤脱屑,舌红,苔薄净,脉细。

逆证麻疹

(1)麻毒闭肺;

症状:疹出不透,或疹点早回,或疹点密集色紫,高热不退,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口渴烦躁,舌质红而干,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肺炎喘嗽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见于出疹期,多因感受邪毒较重和小儿年幼体虚,护理不当,风邪外束,疹毒不得外泄,闭阻于肺而引起。高热不退,疹点密集,苔黄质红为麻毒炽盛之象。

由于邪闭肺络,肺气上逆而咳嗽气促,鼻煽,涕泪闭阻。若疹出不多或见点即没,多由体虚邪甚或调护失宜,毒热内攻所致。

(2)麻毒内陷心包:

症状:疹点紫暗密集,高热不退,烦躁谚妄,甚则神昏抽搐,喉间痰鸣,舌绛,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麻毒炽盛,或误用攻下,疹子暴收,使麻毒内陷,郁而化火,熏蒸心包,引动肝风,故见高热、昏迷、抽搐等。

(3)麻毒攻喉:

症状: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声重,状如犬吠,舌质红,苔黄腻。

证候分析:肺胃热毒循经上攻咽喉,故有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声重。音质红,苔黄腻,皆热毒内盛之象。多见于麻疹见形期或恢复期,常与肺炎喘嗽并发,病情极为严重。

分型治疗

1.、顺证麻疹

(1)疹前期(前驱期):

治则:辛凉透表。

主方:宣毒发表汤加减。

加减:高热惊厥,加蝉衣6克、僵蚕10克;咽痛,加板蓝根30克、鸭跖草15克;寒冷季节,透疹不利,加苏叶10克,芫荽子10克。

主方分析:本证风热在表,故用辛凉透表,清宣肺气,引邪由卫表而出。方中升麻解肌透疹而解毒,葛根解肌透疹并生津,两药配伍,不但增强辛凉之力,而且加强透疹解毒之功,均为主药;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以助透疹;连翘清热;前胡、牛蒡、甘草、桔梗以宣肺利咽祛痰。

处方举例:

升麻10克 葛根10克 荆芥10克 防风6克 牛蒡子10克 薄荷5克(后下)杏仁6克前胡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2)见形期(出疹期):

治则:辛凉透疹,清热解毒。

主方:清解透表汤加减。

加减:高热烦渴,加生地10克,生石膏30克;疹色紫暗,加红花3克,丹参10克。

主方分析:此期是麻疹的高峰阶段,麻毒由里而外达,热毒炽盛,治疗重在透疹外出,清解邪毒。方中除清热解毒药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甘草之外,还加重了透疹之品,如西河柳、蝉衣、牛蒡子、升麻、葛根、紫草等均有托毒透疹之力,同时紫草还能清解血分之疹毒,凉血透疹。合而起清热解毒,宣泄透邪的作用。

处方举例:

银花10克 连翘6克 蝉衣6克 升麻10克葛根10克 紫草10克 西河柳10克 牛蒡子6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3)恢复期(退疹期):

治则:清热养阴。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加减:纳呆,加鸡内金10克、六曲10克;低热,加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皮肤瘙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0克。

主方分析:麻疹为温热病,病后肺胃阴伤,故用甘寒养阴法。沙参麦冬汤多为甘寒滋润生津之品,主要用于邪热已退,肺胃阴伤的病人,以奏滋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故麻疹病后伤阴者可用本方治疗。

处方举例:

沙参10克 麦冬10克 桑叶10克 石斛10克 生地10克 赤芍6克 丹皮6克 山药10克扁豆6克 谷麦芽各10克 甘草6克

2、逆证麻疹

(1)麻毒闭肺: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加减:痰多,加竹沥10克、葶苈子10克;气喘,加苏子10克(包煎)、天将壳10克。

主方分析:麻毒之邪,内闭肺窍,治宜宣肺化痰,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为开肺清热之主方,合鱼腥草、黄芩,可加强清肺泄热之力,配紫草可凉血透疹。

合而能宣肺达邪,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处方举例:

麻黄3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黄芩10克 鱼腥草15克 车前子10克(包煎)全瓜萎10克 象贝母10克 天竺黄10克 甘草6克

(2)麻毒内陷心包:

治则:清营解毒,平肝熄风。

主方:羚角钩藤汤加减。

加减:高热、昏迷较深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九1/2~l丸吞服;痰涎壅盛,喉间痰鸣者,加石菖蒲10克、天竺黄10克、胆南星10克,或吞服猴枣散0.9克

主方分析:本方以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民神宁神定志,川贝化痰,鲜生地、白芍、甘草滋养筋脉;竹茹除烦通络。

处方举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克 赤芍10克丹皮10克 知母10克 紫草15克 玄参10克板蓝根30克 甘草6克 紫雪丹l粒(吞服)

(3)麻毒攻喉:

治则: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方:清咽下痰汤加减。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玄明粉6~10克(冲);痰粘色黄,加天竺黄10克、鱼腥草15克。

主方分析:方中玄参、射干、甘草、桔梗、牛蒡子清宣肺气而利咽喉;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葶苈子泻痰行水,清利咽喉;全瓜萎、贝母化痰散结。

处方举例:

银花10克 板蓝根30克 玄参10克 牛蒡子10克 连翘10克 桔梗3克 象贝母10克天竺黄10克 全瓜篓10克 甘草6克

其他疗法

1、针刺:高热时,针刺合谷穴、曲池穴;抽搐刺人中、涌泉穴,强刺激。

2、外用熏洗:麻黄15克,芫荽子15克,浮萍15克,西河柳15克,加水煎后加黄酒250克,用毛巾蘸药液擦全身。

食疗

麻疹是以发热、咳嗽、喷嚏、泪水汪汪、皮肤出现色红如麻粒大小疹子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发疼性传染病,俗称痧子、瘄子。麻疹主要发生于儿童,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曾是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患病后可得终身免疫。

本病由于外感麻疫病毒,侵犯肺脾二经,肺卫失和,热毒外发肌肤所致。一般经过疹前、出疹、疹回三个阶段,此为麻疹的顺证。若体质薄弱或治疗不当,则易致麻毒内陷,出现麻毒闭肺、麻毒内陷心包及麻毒攻喉等证,为麻疫逆证,病情严重,甚至出现内闭外脱的危证。本病顺证,可单用食疗,或配合药物治疗;逆证、危证,需药物治疗或抢救,非食疗所宜。本病治疗,还应重视饮食宜忌。若饮食不当,则易产生逆证或危证。

〔一般饮食〕

(1)宜清淡饮食,以利麻毒外透。

(2)宜少食多餐,以顾护脾胃。

(3)疹前及出疹期宜热食,以助发汗透疹。

(4)髙热毒重者,宜多饮水及冷饮,以解热止渴。

(5)不宜荤腥油腻及甘甜粘滞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6)不宜生冷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麻毒外透。

(辨证施食〕

(一)如热期(前驱期)

〔主要表现〕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目赤畏光,泪水汪汪,两颊粘膜有麻疹斑点,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脉浮数。此期为三四天。

〔食疗原则〕辛凉透表。

〔食疗食物〕银花、薄荷、莕菜、牛蒡根、葛根、香菇、芫荽、紫苏叶、茡荠等。

〔食疗食谱〕

(1)莕菜汤。莕菜,煮汤。用于麻疹发热。

(2)完英汤。芫荽,煮汤。用于小儿麻疹,发热无汗。

〔饮食宜忌〕

(1)宜作汤食,以助发汗。

(2)不宜酸湿收敛类食物,以免敛邪。

(二)出疹期

〔主要表现〕髙热不退,咳嗽加剧,皮肤出疹,先发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四肢,分布全身,疹子针尖大小,扪之碍手,初起稀琉,逐渐稠密,疼色红活,口干引饮,舌红苔黄,脉象洪数。

〔食疔原则〕清热解毒透疹。

〔食疗食物〕银花、荸莽、竹笋、甘蔗、胡萝卜、鲫鱼、绿豆、丝瓜等。

〔食疗食谱〕

(1)马蹄莞萎胡萝卜汤。马蹄,莞萎,胡萝煮汤。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疹出去莞萎。

(2)竹笋鲫鱼汤。竹笋,鋳鱼,煮汤。用于小儿麻疹不透。

〔饮食宜忌〕同初热期。

(三)疹回期(恢复期)

〔主要表现〕皮疹依出现的次序消退,皮屑细微如糠样脱落,皮肤遗留棕褐色的斑迹,热退身冻,精神爽快,咳嗽减轻,胃口好转,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食疗原则〕养阴清热。

〔食疗食物〕甘蔗、梨、藕、茡荠、鸡蛋、百合、白木耳、山药等。

〔食疗食谱〕

(1)天生复脉汤。甘廉去皮榨浆饮。用于清热生津。

(2)百合鸡蛋黄汤。百合,鸡子黄,冰糖,煮汤。用于养阴清热。

〔饮食宜忌〕

(1)宜逐渐增加营养,以利病体恢复。

(2)不宜海腥发物,以免变生他病。

〔单方验方〕

(1)煮鸽蛋。鸽蛋,煮食。于麻疹流行期每日2个,连食6~10个,用于预防麻疹。

(2)葵子散。向日葵子捣碎,开水冲食。用于小儿麻疹不透。

(3)绿豆皮汤。绿豆皮,白糖,煮汤。用于麻疹合并肠炎。

用药建议

中成药

1、抗病毒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l~2支口服。常用于麻疹初起。

2、板蓝根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冲服,常配合汤剂用。

简便方

1、鲜芫荽30克,浮萍30克,升麻10克,水煎内服,每日2次。用于疹前期及出疹期。

2、蒲公英10克,板蓝根10克,野菊花10克,甘草3克,水煎内服,每日2次。用于出疹期。

患者指导

注意事项

1、注意按时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或在流行期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2、麻疹患儿要及时隔离,流行期间,未患麻疹的儿童应少去公共场所。也可煎服紫草三豆饮(紫草根、绿豆、黑豆、赤小豆)预防。

3、患儿直食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保持眼睛及口腔清洁。

4、要注意保暖及避风寒,室内空气要流通,并保持一定湿度,但须避免直接吹风和过强阳光刺激。

预防

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流行期间,要避免去公共场所和流行区域,减少感染机会。若接触传染源后,可采取被动免疫方法,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并采取隔离措施,观察21天。

麻疹患儿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一般在出疹第6天即无传染性。并发肺炎者,隔离时间延长至疹后10天。

护理

麻疹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无论在初热期、见形期或收没期,都不可忽视。如果护理得当,可以减少并发症,使患儿顺利康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卧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受寒和过强阳光刺激,床铺被褥舒适柔软,环境安静。注意补足水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发热出疹期忌油腻辛辣之品,恢复期宜营养丰富食物。注意保持眼睛、鼻孔、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每天按时清洗,防止破溃感染,发生并发症。

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

1、有麻疹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多见于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幼小儿童。

2、初起有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眼结膜充血怕光,2~3天后发热更高,口腔颊粘膜充血,粘膜上有灰白色针尖大的麻疹粘膜斑可见。发热第4天耳后开始出现红色的斑丘疹,逐渐遍及全身。出疹3~4天后疹子消退,疹退后一周,皮肤上留下棕色沉着,并有皮肤脱屑。

3、血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减少,中性增加。

临床诊断

1、初起发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口腔两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2、典型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达于手足心。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可散在分布,或不同程度融合。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

3、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在流行季节,近期有麻疹患者接触史。

4、实验室检查。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疾病早期患儿鼻、咽、眼分泌物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应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抗体,检测患儿鼻咽分泌物或尿沉渣涂片的麻疹病毒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