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脓窝疮 按疾病找医生

脓窝疮又称“脓窠疮”。一种易于接触传染的化脓性皮肤病,愈合较慢,愈后留有瘢痕。本病西医称之为深脓疱疮。此症可因肺热脾湿蒸郁而成,也可由于湿疹、痱子等经搔抓破皮而染毒所致,多见于儿童。多发于头面,手臂,小腿等处。

别名: 脓窝疮
英文名: nongwochuang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皮肤科
症状: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概述

脓窝疮又称“脓窠疮”。一种易于接触传染的化脓性皮肤病,愈合较慢,愈后留有瘢痕。本病西医称之为深脓疱疮。此症可因肺热脾湿蒸郁而成,也可由于湿疹、痱子等经搔抓破皮而染毒所致,多见于儿童。多发于头面,手臂,小腿等处。

表现为黄豆大的脓庖,周围发红,焮热疼痛,庖壁厚,不易破,破后凹陷成窝,上有脓液,干后结黄痂。一般无全身症状。

诊断要点

多见于儿童。皮疹好发于小腿,其次为大腿、臀部和腰部。皮疹初起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疱壁较厚,不易溃破,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皮损继续向外围及深处发展,数日后结成暗褐色厚痂。痂皮脱落后,形成典型的1~2厘米直径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脓性火山口状溃疡,绕以红色硬实边缘。一般经2~4周愈合,留有瘢痕。往往反复化脓结痂,有的可形成蛎壳样厚痂。皮疹数目不等,常为数个至数十个。自觉灼热疼痛,也可有痒感。一般无全身症状,较重者可伴有发热、口渴、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病程常可持续数周以上,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

处置建议

湿热型

证见:皮疹为脓疱、脓痂及脓性溃疡,自觉灼热疼痛,可伴有发热,疲乏不适,口干渴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合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龙胆草、栀子、木通、黄芩、野菊花各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素体气虚者或日久脾虚气弱者,酌加党参(或太子参)、生黄芪各15~18克、白术、茯苓各9克,并适当减少苦寒之品。

2、中成药

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

双黄连注射液,每次2.4~3.0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说明:如患儿年龄较小,上述各方药的剂量宜酌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