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黧黑斑 按疾病找医生

黧黑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颧颊、前额、鼻、唇周、颏部皮肤对称出现淡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呈蝴蝶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表面平滑,边缘清楚,无自觉症状。日晒后斑色加深。男女均可罹患,但以女性多见,部分患者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别名: 黧黑斑
英文名: liheiban
发病部位: 颜面部
就诊科室: 中医皮肤科
症状: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黧黑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颧颊、前额、鼻、唇周、颏部皮肤对称出现淡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呈蝴蝶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表面平滑,边缘清楚,无自觉症状。日晒后斑色加深。男女均可罹患,但以女性多见,部分患者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病因病机

黧黑斑多因脾气不足,气血不能润泽肌肤所致;或因忧思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肤失濡养而发;也可因肾阴亏损或肾阳不足,以致血虚不荣而成。

临床表现

颧颊、前额、鼻、唇周、颏部皮肤对称出现淡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呈蝴蝶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表面平滑,边缘清楚,无自觉症状。日晒后斑色加深。男女均可罹患,以女性多见。

处置建议

辨证施治

本病的治疗,宜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阳等方法,并辅以外治法。

1、脾虚型

证候:皮疹表现如上述;常伴有胃纳欠佳,食后腹胀,乏力倦怠,或见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尖有齿印,脉缓。

治则:健脾益气。

2、肝郁血瘀型

证候:皮疹表现如上述;常伴有烦躁易怒或心情抑郁,胸胁胀闷,月经不调。舌质淡红或黯红,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3、肾虚型

证候:皮疹表现如上述,面色黯晦;常伴有腰膝酸软,乏力,月经不调。肾阴虚者,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口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肾阳虚者,常有伴头晕,耳鸣,形寒,尿频,舌质淡,脉沉或细弱。

治则:肾阴虚者,宜滋阴补肾;肾阳虚者,温补肾阳。

针灸治疗

1、主穴

分3组,分别是体穴、耳穴和腧穴。

体穴:大椎、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岩。

耳穴: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肺、肝、肾。

腧穴:肺俞、心俞、肝俞、肾俞。

2、配穴

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加行间,形寒肢冷,腰酸耳鸣加太溪、命门、神门、内关;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加乳根、中极;心悸气促、食少纳减加内关;皮肤瘙痒加夹脊穴上下透针。

风岩穴位置:耳垂下端与后发际中央连线的中点微前五分处。

诊断依据

诊断

本病可分黄褐斑与黑变病两种类型。

1、黄褐斑

以女性为多见,男性也可发生。常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不调或痛经等有关,少数可由于患者有某种慢性病(如肝病、结核病、内脏肿瘤、营养不良等)所致。但也有不少病人无明显原因。

皮疹为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基本对称;常分布于颧部、颊部、鼻部、口周或额部,分布于面颊部者常呈蝴蝶形。有的可扩展至上唇和颈部。

一般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皮疹常在夏季或日晒后色素加深。有的可自行消退。

2、黑变病

多见于中年妇女。病程缓慢。有的经数月或数年后,颜色逐渐变淡。

皮疹好发于面部、前额、耳后及颈部两侧等处,也可见于胸、腋前、脐窝、腰围、前臂和手背等部位。

皮疹开始时为患处轻微发红发痒,以后逐渐出现点状和网状的淡褐色、灰褐色至深褐色、棕黑色的斑点或斑片;可伴有轻度毛细血管扩张。皮疹表面可有糠状鳞屑,使皮肤呈粉尘样外观。

皮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稳定不变。一般无自觉症状(除开始时有轻度瘙痒)。偶有头痛、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