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吐血,病证名。血从口中吐出。

别名: 吐血
英文名: tuxue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症状: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病因

多因嗜食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亦有因外感引动者。吐血分为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畜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详见各条。

血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也称为呕血。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要点

多因嗜食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亦有因外感引动者。吐血分为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畜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详见各条。

血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也称为呕血。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辩证分析

    吐血多因热伤胃络,或脾虚失摄,或胃络瘀阻等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临证需分辨虚实。实证多由于热(胃热及肝火),虚证多属于脾气虚弱。临床一般属热者居多。治以清热、泻火、降逆、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为大法。忌用升散燥热,以免血随气火上逆而加重出血。

风热伤络型吐血

治疗方法:《圣惠》荆芥地黄汤、《圣济》荆芥穗散。

病因病机:风,阳邪也。热,火气也。并入络中,则血溢络外

证候表现:吐血。其证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者是也。

治则治法:宜以辛凉入血之药治之

处方:《圣惠》荆芥地黄汤荆芥穗为末,生地汁调服二钱。骆隆吉曰:风火既炽,当滋肾水。此以荆芥发阳邪,而以地黄养阴气也。

处方:《圣济》荆芥穗散荆芥穗山栀仁片芩蒲黄水煎五钱,温服,晚再服,以瘥为度。

酒食伤胃型吐血

治疗方法:宜理中汤加川芎、干葛各半钱,或只依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干葛。若渴甚用葛,丸则白术丸。

病因病机:因饮食太饱之后,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使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因伤裂胃口

证候表现:吐血色鲜正赤,腹亦绞痛,自汗,其脉紧而数者

处方:宜理中汤加川芎、干葛各半钱。

方用:宜理中汤加川芎、干葛各半钱,或只依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干葛。若渴甚用葛,丸则白术丸

处方:或只依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干葛。

处方:白术丸。

肝气上逆型吐血

治疗方法:解血平气汤。

病因病机:人有大怒而吐血者

证候表现:人有大怒而吐血者,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

预后:亦生死顷刻也

治则治法:倘以止血药治之,则气闷而不能安;倘以补血药治之,则胸痛而不可受,往往有变症蜂起而毙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

处方:方用解血平气汤:白芍二两,当归二两,荆芥炒黑三钱,柴胡八分,红花二钱,炒栀子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而气舒,二剂而血止,三剂而病全愈。葢怒气伤肝,不能平其气,故致一时吐血,不先去舒气,而遽去止血,愈激动肝木之气,气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芍药多用之妙,竟去平肝,又能舒气,荆芥、柴胡皆引血归经之味,又适是开郁宽脇之剂,所以奏功甚速,而止血实神,全非用当归补血之故,当归不过佐芍药以成功耳。

气滞血瘀型吐血

治疗方法:小乌沉汤合黑神散。

证候表现:数吐血两口,不渴不发热,数月又发,胸中刺痛

处方:(小乌沉汤送黑神散。)吐后胸满痛,脉洪大有力,(用当归、丹皮、酒大黄、元明粉、桃仁、延胡,)从大便导之。

治则治法:不可骤用止涩,不可专行腻补,不可轻用苦寒,不可妄用攻伐,审症切脉以调之,勿拘成法可耳

气血亏虚型吐血

治疗方法:人参养荣汤加麦门冬。

证候表现:吐血,形衰无热。

病因病机:气血弱。(注)若气血虚弱不见火象。

处方:人参养荣加麦良。(注)宜用人参养荣汤,加麦门冬也。

热入营血型吐血

治疗方法:犀角地黄汤、升降散加桃仁丹皮花粉生地前仁石膏杏仁甘草。

病因病机:若因瘟疫,外证颇似伤寒,而内有伏热攻发。

证候表现:吐血,口舌苔白,恶热羞明,小便短赤,大便浊垢,心中躁烦,脉见滑数。

处方:宜升降散加桃仁、丹皮、花粉、生地、前仁、石膏、杏仁、甘草治之,犀角地黄汤亦治之。

脾胃阳虚型吐血

治疗方法:甘草干姜汤。

病因病机:寒证者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

证候表现:吐血,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溺,脉细微迟涩,面色惨白,唇口淡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

处方:甘草干姜汤主之,以阳和运阴血,虚热退而阴血自守矣。然血系阴汁,刚燥之剂乃其所忌,然亦有阳不摄阴者,亦当用姜附也。上寒下热,芩连姜附同用亦有焉。

寒犯血分型吐血

治疗方法:麻黄人参芍药汤。

病因病机:因于外感者,先见头痛,恶寒,发热,脉浮而紧者,为寒犯血分,外束闭而内逆壅

证候表现:头痛,恶寒,发热,脉浮而紧,吐血。

处方:麻黄人参芍药汤治之。

胃热壅盛型吐血

治疗方法: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证候表现:脘腹胀闷,嘈杂不适,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治则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气虚血溢型吐血

治疗方法:归脾汤加减。

证候表现: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病因病机: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

治则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用:归脾汤加减

荣卫不和型吐血

治疗方法:香苏饮加柴胡黄芩当归白芍丹皮阿胶。

病因病机:有外感风寒以致吐血,止后荣卫未和。

证候表现:吐血,必有身痛寒热等证。

处方:香苏饮加柴胡、黄芩、当归、白芍、丹皮、阿胶治之。

肺燥津伤型吐血

治疗方法:保和汤、清燥救肺汤。

病因病机:有因肺经燥气,气不清和,失其津润之制节,而见喘逆咳嗽等证,以致其血牵动。

证候表现:吐血。

处方:清燥救肺汤主之。火甚加犀角,血虚加生地,痰多加尖贝润燥宁血,为肺痿等证之良方。葛可久《十药神书》,专医虚损失血,用保和汤亦佳,润肺利气,平燥解郁。前方清纯,此方活动,随宜取用,血自安静而不动矣。

肝火犯胃型吐血

治疗方法:龙胆泻肝汤加减。

证候表现: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病因病机: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治则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虚血热型吐血

证候表现:呕血,脉大发热,喉中痛者。

病因病机:火载血上,错经妄行。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是气虚

处方:用参、芪、蜜炙黄柏、荆芥、当归、生地黄用之。

阴虚火炽型吐血

治疗方法:地黄汤加蒲黄藕节阿胶五味。

病因病机:因于色欲过度,阴虚火旺。

证候表现:吐血,其证夜则发热,盗汗梦交,耳鸣不寐,六脉细数芤革。

处方:宜地黄汤加蒲黄、藕节、阿胶、五味治之。

心气亏损型吐血

治疗方法:治内损吐血方。

病因病机:内损吐血下血,或饮酒太过,劳伤于内

证候表现:内损吐血下血,其血妄行,出如涌泉,口鼻皆流。

处方:用侧柏叶蒸焙一两半,荆芥穗烧灰,人参各一两,为细末,入飞罗面一钱,新汲水调如稀糊,不拘时啜服。

胃气上逆型吐血

病因病机:又有冲气上逆,其证颈赤头晕,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乳下动脉辟辟弹指,颈上动脉现出皮肤。冲脉原不上头项,咽干者,以冲为血海属肝,因肝脉而达于咽也。颈脉动、面赤色者,以冲脉丽于阳明,冲气逆,则阳明之气随逆故也。《内经》谓冲为气街,又谓冲为血海,气逆血升,此血证之一大关键也

证候表现:吐血,其证颈赤头晕,咽喉不利,乳下动脉辟辟弹指,颈上动脉现出皮肤。

治则治法:故仲景治血以治冲为要

处方:麦门冬汤主之。陈修园谓去粳米,加白蜜,尤能滋补其阴。予谓治冲脉独取阳明,仲景既引其端,后人亦即当扩而充之。

劳心动火型吐血

治疗方法:元霜紫雪膏。

病因病机:其劳心动火

证候表现:口津干,能食,脉洪数

处方:元霜紫雪膏。

处置建议

辨证论治

一、胃热型

证见:脘腹胀闷或作痛,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臭、口干,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泻心汤加味。

处方:大黄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水调服。

血宁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宁血汤处方:紫珠草、地榆各30克,降香、大黄各12克。水煎服。

生大黄粉处方:生大黄粉,每次3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

四黄汤处方:生大黄粉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生黄芪15份,生甘草6份。上药研细末过20目筛后混和,分30克包装备用。取四黄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日1包,分2次服,重症每日2包,分4次服,5日为1个疗程。

二、肝火型

证见:吐血鲜红或带紫,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舌红绛,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9克,生地黄15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胃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清肝凉血汤处方:栀子15克,白芍12克,龙胆草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三七郁金汤处方:三七9克,郁金10克,熟大黄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三、脾虚型

证见:吐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色黑。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9克,炒地榆15克,白及10克,阿胶12克(烊化),血余炭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益气止血处方:党参18克,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黄芪20克,血余炭10克,炒地榆15克,白及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止血合剂处方: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炙海螵蛸12克,白及12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蒲黄15克,仙鹤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