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反胃是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返出之病。

别名: 反胃
英文名: fanwei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消化科
症状: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反胃,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酒色所伤,或长期忧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损,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又称胃反、翻胃。

病因病机

汉代《金匮要略》记载反胃的临床特征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并提出具体证治。唐代王冰在《素问》注文中认为此病的病机是无火,使脾胃无以腐熟水谷。元代《丹溪心法》认为反胃的病机为血虚、气虚、有热、有痰。明代《景岳全书》中的补命门火之说,是对此病治疗的重要补充。西医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憩室,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壅滞症,胃肿瘤,胃神经官能症等,凡并发胃幽门部痉挛、水肿、狭窄,引起胃排空障碍,有反胃症状者,均可参考此病的内容辨证论治。

反胃的发生,主要为脾胃虚寒、胃中积热、痰浊阻胃或瘀血阻络等,影响胃气通降下行,宿食不化而成。

脾胃虚寒型反胃

治疗方法:丁香透膈散加减。

证候表现: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则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手足不温,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无力

病因病机: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停滞胃中,逆而尽吐

治则治法:温中健脾,降气和胃

方用:丁香透膈散加减

湿痰停胃型反胃

治疗方法:二陈汤。

证候表现:痰多。(注)食不能下,食入反出,痰多。

处方:二陈。(注)宜二陈汤。

脾气亏虚型反胃

治疗方法:四君子汤。

证候表现:食不能下,食入反出。

病因病机:气少。(注)气少者。

处方:四君。(注)宜四君子汤。

营血亏虚型反胃

治疗方法:四物汤加童便。

病因病机:血虚

处方:入四物汤加童便。

证候表现:翻胃,左手脉无力,脉必数而无力。

气郁胸膈型反胃

治疗方法:利膈丸。

证候表现:便秘壅遏,食不能下,食入反出。

处方:应利膈,利膈小承参草木,归藿槟桃麻蜜丸。(注)利膈,谓利膈丸,即枳壳、厚朴、大黄、人参、甘草、木香、当归、藿香、槟榔、桃仁、火麻仁,蜜为丸也。

七情郁结型反胃

治疗方法:七气汤加郁金栝蒌砂仁木香。

病因病机:由七情郁结

证候表现:胸脘拒痛,脉必沉涩

处方:七气汤加郁金、栝蒌、砂仁、木香。

痰饮阻滞型反胃

治疗方法:大半夏汤加茯苓枳壳竹沥、来复丹。

病因病机:由痰饮阻滞

证候表现:呕吐翻胃,脉必结涩

处方:先以来复丹控其痰,再用大半夏汤加茯苓、枳壳、竹沥。

气败血耗型反胃

治疗方法:补气健脾丸合滋血润肠丸、补气健脾丸合韭汁牛乳饮。

病因病机:至脾气败,血液耗,胃脘枯槁

证候表现:溺少便秘

处方:补气健脾丸,参入滋血润肠丸,或韭汁牛乳饮。

处置建议

疾病辨治

反胃的辨治,可概括为寒、热、痰、瘀四类。

1、脾胃虚寒。证见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吐后即觉舒适,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若兼见面色白,四肢清冷,舌淡白,脉沉细,为久吐累及肾阳。治宜益火之源、温运脾阳。

2、胃中积热。证见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酸腐稠液,面红,心烦口渴,便秘尿赤,舌干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胃泄热。若兼见唇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脉转细,为久吐伤津耗气,气阴两虚。治宜益气生津、降逆止吐。

3、痰浊阻胃。证见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为痰涎水饮,眩晕,心悸,苔白滑,脉滑数。治宜涤痰化浊、和胃降逆。

4、血瘀内结。证见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有积块,坚硬且推之不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吐血便血,或上腹胀满刺痛拒按,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和胃降逆。

反胃起病缓慢,病初多表现为脾胃虚寒或胃中积热,适当调理,较易治疗。如久病形体日渐衰弱,发展为真阴枯竭或真阳衰微之危候,预后不佳。

注意调节饮食,戒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畅,房事有节,有助于反胃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