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胎水肿满 按疾病找医生

妊娠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或喘不得卧者,称为“胎水肿满”,亦称“子满”。

别名: 胎水肿满
英文名: taishuizhongman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妇产科
症状: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妊娠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或喘不得卧者,称为“胎水肿满”,亦称“子满”。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羊水过多。如有胎儿畸形,应终止妊娠,本节不予讨论。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脾失健运,水渍胞中所致。常见分型有脾气虚弱和气滞湿郁。
    一、脾气虚弱
       素体脾虚,孕后贪食生冷,血气下聚冲任养胎,脾气益虚,水湿莫制,湿渗胞中,发为胎水肿满。
    二、气滞湿郁
       素多抑郁,孕后胎儿渐大,阻塞气机,气机不畅,气滞湿郁,蓄积于胞,以致胎水肿满。

辨证论治

    辨证中注意肢体和腹皮肿胀特征,如皮薄光亮,按之有凹陷为脾虚;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为气滞。还应结合全身症状、舌象、脉象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治疗大法以利水除湿为主,佐以益气行气。
    一、脾气虚弱型
       主要证候:孕期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腹皮急而发亮,下肢及阴部水肿,严重时全身浮肿,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淡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脾虚失运,水湿留聚,浸淫胞中,发为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腹皮急而发亮;水湿泛溢肌肤,故下肢及阴部水肿,严重者则遍身浮肿;脾虚中阳不振,则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淡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为脾虚湿困之征。
       治疗法则:健脾渗湿,养血安胎。
       方药举例:鲤鱼汤(《千金要方》)。
       鲤鱼、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
       方中鲤鱼善行胞中之水而消肿;白术、茯苓、生姜健脾理气渗湿以行水;当归、白芍养血安胎,使水行而不伤胎。
       若阳虚兼畏寒肢冷者,酌加黄芪、桂枝以温阳化气行水;腰痛甚者,酌加杜仲、续断、菟丝子固肾安胎。
    二、气滞湿郁型
       主要证候:孕期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则喘不得卧,肢体肿胀,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苔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气机郁滞,水湿停聚,蓄积胞中,故胎水过多,腹大异常;湿浊上迫心肺,则胸膈胀满,甚则喘不得卧;气滞湿郁,泛溢肌肤,故肢体肿胀,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苔薄腻,脉弦滑,为气滞湿郁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利水除湿。
       方药举例:茯苓导水汤(《医宗金鉴》)去槟榔。
       茯苓、槟榔、猪苓、缩砂、木香、陈皮、泽泻、白术、木瓜、腹皮、桑白皮、苏叶
       方中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健脾行水;木香、砂仁、苏叶醒脾理气;大腹皮、桑白皮、陈皮消胀行水;木瓜行气除湿。
       腹胀甚者,酌加枳壳理气消胀满;喘甚不得卧者,酌加葶苈子泻肺行水,下气定喘;下肢肿甚者,酌加防己除湿消肿。

处置建议

辨证论治

    辨证中注意肢体和腹皮肿胀特征,如皮薄光亮,按之有凹陷为脾虚;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为气滞。还应结合全身症状、舌象、脉象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治疗大法以利水除湿为主,佐以益气行气。
    一、脾气虚弱型
       主要证候:孕期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腹皮急而发亮,下肢及阴部水肿,严重时全身浮肿,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淡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脾虚失运,水湿留聚,浸淫胞中,发为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腹皮急而发亮;水湿泛溢肌肤,故下肢及阴部水肿,严重者则遍身浮肿;脾虚中阳不振,则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淡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为脾虚湿困之征。
       治疗法则:健脾渗湿,养血安胎。
       方药举例:鲤鱼汤(《千金要方》)。
       鲤鱼、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
       方中鲤鱼善行胞中之水而消肿;白术、茯苓、生姜健脾理气渗湿以行水;当归、白芍养血安胎,使水行而不伤胎。
       若阳虚兼畏寒肢冷者,酌加黄芪、桂枝以温阳化气行水;腰痛甚者,酌加杜仲、续断、菟丝子固肾安胎。
    二、气滞湿郁型
       主要证候:孕期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则喘不得卧,肢体肿胀,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苔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气机郁滞,水湿停聚,蓄积胞中,故胎水过多,腹大异常;湿浊上迫心肺,则胸膈胀满,甚则喘不得卧;气滞湿郁,泛溢肌肤,故肢体肿胀,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苔薄腻,脉弦滑,为气滞湿郁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利水除湿。
       方药举例:茯苓导水汤(《医宗金鉴》)去槟榔。
       茯苓、槟榔、猪苓、缩砂、木香、陈皮、泽泻、白术、木瓜、腹皮、桑白皮、苏叶
       方中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健脾行水;木香、砂仁、苏叶醒脾理气;大腹皮、桑白皮、陈皮消胀行水;木瓜行气除湿。
       腹胀甚者,酌加枳壳理气消胀满;喘甚不得卧者,酌加葶苈子泻肺行水,下气定喘;下肢肿甚者,酌加防己除湿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