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锁肛痔 按疾病找医生

锁肛痔是指肛管直肠癌后期,肿块堵塞肛门,引起肛门狭窄,大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锁肛痔。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癌。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其临床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直肠肛管肿块。锁肛痔病名首见于《外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注臭水,此无法治。

别名: 锁肛痔
英文名: suogangzhi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肛肠科
症状: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锁肛痔是指肛管直肠癌后期,肿块堵塞肛门,引起肛门狭窄,大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锁肛痔。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癌。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其临床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直肠肛管肿块。锁肛痔病名首见于《外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注臭水,此无法治。”

病因病机

    忧思抑郁,情志不畅,日久气滞血瘀;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运化失常,湿热痰浊内生;或饮食不节,久泻久痢,息肉虫积,损伤脾胃,湿热痰浊内生,与气血结聚于肠道而成肿瘤。总之,湿热痰浊气血瘀结成肿块是本病之标,而正气不足、脾肾亏虚乃本病之本。

诊断

    锁肛痔的最早症状是便血,血中常夹粘液,血色鲜红,呈间歇性,常被误认为内痔。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粪便中央有粘液脓血,呈暗红色,有特殊臭味。病至后期,由于肿块侵犯,肠腔狭窄,使大便变细、变扁,及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
    直肠指检在肛管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上有重要意义。80%的直肠癌位于手指可触及的部位。手指触及肠壁上有大小不等的无痛性硬结或溃疡,推之不移,或肠腔狭窄,指套染有脓血粘液。肛管癌较少见,早期肿块较小,呈疣状,生长迅速,表面凹凸不平,或变为溃疡,质地坚硬,渗流臭水。
    肛门镜或直肠镜检可见肠壁肿块或溃疡的范围,并可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若指检和直肠镜检均未发现直肠病变,但临床症状明显者,应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鉴别诊断

     早期大便出血,便次增多,应与痢疾、肠炎、内痔出血等鉴别。指检触到肿块应与息肉、肛乳头肥大相鉴别。这些疾病的鉴别可借助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肛镜和直肠镜检查以及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等进行诊断。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痰浊瘀结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带粘液,便次增多,肛门坠胀,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痰浊蕴于肠道而不散则发为肿块;热伤血络则大便带血,湿热为患则血色暗红;日久血肉腐败,则渗流脓血粘液;湿热痰浊内积,气血瘀滞,则肛门坠胀,里急后重,便次增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痰浊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方药:槐角地榆丸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天葵、黄药子、桃仁、乳香、没药、土茯苓、苡米等。
       (二)气滞血瘀肛周肿物隆起,坚硬如石,疼痛拒按。或大便带血,血色暗红,里急后重,大便困难;舌紫暗,脉细涩。
       辨证分析:气血瘀滞,加之湿热痰浊内蕴结聚不散,发为肿物;气血痰浊互结,肿物坚硬,疼痛拒按;气血瘀滞,血不循常道,瘀而化热,灼伤血络则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气血瘀滞,腑气不畅,则里急后重,大便困难;舌紫暗、脉细涩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破瘀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天葵、黄药子、土茯苓等。
       (三)气阴两虚大便难出,或便中带血,肛门坠胀;口干心烦,疲乏无力,面色少华,身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弱。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肿块消耗人体正气,气阴两虚,则大便难出;阴虚火旺,则口干心烦;气血不足,则疲乏无力、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弱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八珍汤合增液汤加半枝莲、蛇舌草、土茯苓、银花、地丁等:
    二、外治法
       (一)肛管癌溃烂时可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
       (二)灌肠法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浓缩成100—15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50—60mL。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若肿块局限于直肠壁而且只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可行根治性切除术。若肿块广泛转移,不能行根治性手术者,可行乙状结肠造瘘术。

预防与调护

    青壮年以上的患者,如经常出现大便带血或排便习惯的改变,应尽早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锁肛痔是由于湿热痰浊气血结聚肠道肛门而不散,发为肿块所致。临床以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及肿块为特征。早期湿热痰浊瘀结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方用槐角地榆丸加味;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活血、破瘀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晚期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用八珍汤合增液汤加减。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

处置建议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痰浊瘀结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带粘液,便次增多,肛门坠胀,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痰浊蕴于肠道而不散则发为肿块;热伤血络则大便带血,湿热为患则血色暗红;日久血肉腐败,则渗流脓血粘液;湿热痰浊内积,气血瘀滞,则肛门坠胀,里急后重,便次增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痰浊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方药:槐角地榆丸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天葵、黄药子、桃仁、乳香、没药、土茯苓、苡米等。
       (二)气滞血瘀肛周肿物隆起,坚硬如石,疼痛拒按。或大便带血,血色暗红,里急后重,大便困难;舌紫暗,脉细涩。
       辨证分析:气血瘀滞,加之湿热痰浊内蕴结聚不散,发为肿物;气血痰浊互结,肿物坚硬,疼痛拒按;气血瘀滞,血不循常道,瘀而化热,灼伤血络则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气血瘀滞,腑气不畅,则里急后重,大便困难;舌紫暗、脉细涩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破瘀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天葵、黄药子、土茯苓等。
       (三)气阴两虚大便难出,或便中带血,肛门坠胀;口干心烦,疲乏无力,面色少华,身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弱。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肿块消耗人体正气,气阴两虚,则大便难出;阴虚火旺,则口干心烦;气血不足,则疲乏无力、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弱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八珍汤合增液汤加半枝莲、蛇舌草、土茯苓、银花、地丁等:
    二、外治法
       (一)肛管癌溃烂时可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
       (二)灌肠法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浓缩成100—15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50—60mL。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若肿块局限于直肠壁而且只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可行根治性切除术。若肿块广泛转移,不能行根治性手术者,可行乙状结肠造瘘术。

患者指导

预防与调护

青壮年以上的患者,如经常出现大便带血或排便习惯的改变,应尽早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诊断依据

诊断

    锁肛痔的最早症状是便血,血中常夹粘液,血色鲜红,呈间歇性,常被误认为内痔。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粪便中央有粘液脓血,呈暗红色,有特殊臭味。病至后期,由于肿块侵犯,肠腔狭窄,使大便变细、变扁,及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
    直肠指检在肛管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上有重要意义。80%的直肠癌位于手指可触及的部位。手指触及肠壁上有大小不等的无痛性硬结或溃疡,推之不移,或肠腔狭窄,指套染有脓血粘液。肛管癌较少见,早期肿块较小,呈疣状,生长迅速,表面凹凸不平,或变为溃疡,质地坚硬,渗流臭水。
    肛门镜或直肠镜检可见肠壁肿块或溃疡的范围,并可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若指检和直肠镜检均未发现直肠病变,但临床症状明显者,应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鉴别诊断

     早期大便出血,便次增多,应与痢疾、肠炎、内痔出血等鉴别。指检触到肿块应与息肉、肛乳头肥大相鉴别。这些疾病的鉴别可借助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肛镜和直肠镜检查以及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等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