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营养性贫血 按疾病找医生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中医学把本病归属"虚劳"、"血虚"等范畴。

英文名: yingyangxingpinxue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儿科
症状: 皮肤干燥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中医学把本病归属"虚劳"、"血虚"等范畴。

分类

现代医学把本病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两种。

前者也叫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1岁的婴儿。主要由于婴儿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很多。而人乳和牛乳含铁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此时若未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后者也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儿,主要是由于小儿饮食中的维生素D2与叶酸的含量不足,或肠道细菌合成量不足,使红细胞成熟的因素缺乏而发病。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3.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出现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一)摄入不足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肝、肾、肉类较多,奶类含量甚少。叶酸以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含量较多。维生素B12主要需要量成人为每日2~3g、婴儿为每日0.5~1g。叶酸的生理需要量成人为每日50~75g。婴儿为每日6~20g。如不及时添加辅食、或年长儿长期偏食,易发生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二)吸收和利用障碍   

在慢性腹泻小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肠结核等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吸收,肝脏病、急性感染,胃酸减少或维生素C缺乏,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代谢或利用。

 
(三)需要量增加   

未成熟儿,新生儿及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如摄入不足,则易缺乏。反复感染时,维生素B12吸叶酸消耗增加,从而需要量增多而易导致缺乏。   

(四)先天贮存不足   

胎儿可通过胎盘,获得维生素B12叶酸贮存在肝脏中,如孕妇患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则新生儿贮存少,易发生缺乏。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食道蹼。

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

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贫血表现  
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二)精神神经症状 
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三)消化系统症状  

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处置建议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2.铁剂治疗:  

(一)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铁剂: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

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

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

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胃肠道反应。  

(三)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改善饮食如果是母乳喂养儿,应改善乳母的膳食营养,婴儿还须添加辅食,按时断奶,纠正偏食习惯。积极予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二)药物治疗   

主要应用维生素B12,100μg/次每周肌注2次,连续2-4周,直至网织红细胞正常、已能配合添加辅食为止。对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5mg每日3次,连用2周后,可改每日1次。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利用,可同时口服,以提高疗效。  

目前主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应用,再加服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应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合治疗3-4天后,一般精神神经症状好转,网织细胞开始增加,6-7天达高峰(15-16%),2周后降至正常,2-6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骨髓巨幼红细胞可于维生素B12治疗3-72小时后。叶酸治疗24-48小时后,转为正常。但巨幼粒和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可能存在数天。神经系统恢复较慢,少量患者需经数月后才能完全有的消失。  

(三)对症治疗   

发生震颤者应给少量镇静剂。如震颤影响呼吸者应给氧气吸入。

注意事项

1、贫血病儿需改善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应添加含铁多的辅食,如蛋黄,肝,瘦肉,豆制品、菠菜等。大细胞性贫血的婴儿应多喂新鲜绿叶蔬菜,动物的肝,肾、瘦肉等。改善哺乳母亲营养,婴儿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要防止偏食等可以预防营养不良性贫血。

2、营养不良性贫血导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要注意营养平衡,切忌饮食单调,以免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或其他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

3、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小儿,应适当控制活动量,同时因为贫血小儿抗病能力下降,父母要注意居室温度,及时增减衣被,严防感冒,避免合并感染以加重病情。

患者指导

预防

纠正营养性贫血因从调整孩子的饮食做起。

1、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2、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

3、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

4、芝麻酱:这是极佳的儿童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另外,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饮一杯橙汁(维生素C),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而饭前饭后喝茶,则会大大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

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

1.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及急、慢性感染等病史。   

2.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头发细黄而稀疏,常伴厌食,乏力,精神不振,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等症状。   

3.血红细胞数降低,血红蛋白3月内<100g/L,3 月~6 岁<110g/L,6~14 岁<120g/L为贫血。血清铁降低或血清维生素B12 或叶酸含量减少。   

4.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多。   

5.铁剂和维生素B12 或叶酸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