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紫癜亦称紫斑,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出血性疾病。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临床特征。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等临床症状。 现代医学中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别名: 紫斑
英文名: zidian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中医儿科
症状: 出血点,紫癜,瘀斑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概述

    紫癜,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

病因病机

一、感受外邪

脉为血之府,血行脉中,环流周身,濡养脏腑皮肉筋骨,当外邪入侵,化为热毒,薰灼血脉,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成肌衄。

二、劳倦久病

劳倦过度,伤及脾胃,或久病脾虚,使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血液外溢则肌衄。久病伤阴,津液不充,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而出血。

三、瘀血内阻

反复出血,或气虚血液运行不畅,或阴津亏耗,无法载血运行周身,造成血液瘀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溢于脉外而成出血表现。如《灵枢·经脉篇》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临床表现

一、感受外邪

脉为血之府,血行脉中,环流周身,濡养脏腑皮肉筋骨,当外邪入侵,化为热毒,薰灼血脉,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成肌衄。

二、劳倦久病

劳倦过度,伤及脾胃,或久病脾虚,使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血液外溢则肌衄。久病伤阴,津液不充,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而出血。

三、瘀血内阻

反复出血,或气虚血液运行不畅,或阴津亏耗,无法载血运行周身,造成血液瘀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溢于脉外而成出血表现。如《灵枢·经脉篇》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处置建议

中医治疗

基本方:茜草20g、制点幺30g、升麻5g、制广又15g、防风10g、阿胶15g、白芍15g、制草今15g、甘草10g、乌梅10g、银柴胡10g、制寸子10g、五味子10g(羚羊角5g甲珠10g研细冲服)地龙10g、制草田15g、苏叶10g、浮萍10g、蝉退10g。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3次,21付一个疗程。

炮制方法:炮制以上稀有罕见特效药品,需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之前用竹片为刀,切片后用木炭火、砂锅、竹笼屉蒸9次,晒9次方可入药。

诊断依据

诊断

1、发病特点:本病热盛血溢者属实证、热症,有时伴有外感的病史;而其他3型均有反复发作。皮肤紫斑时重时轻,病情发展较缓慢,病程长,且伴随症状较轻,故常被忽视。

2、证候特点

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形状不一,隐于皮肤内,抚之不碍手。

好发于四肢,以下肢多见。

女性多见,月经期加重,伴月经过多。

有自愈倾向。

除血热溢血的病程短、发病急,其余各型的病程长,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

鉴别诊断丹毒:属外科疾病,以皮肤色红如红丹得名,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色不褪,但其局部皮肤灼热红肿与紫斑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