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疱疹状如豆粒,形态椭圆,内含水液色泽明净,故称"水痘"。亦称"水疱"、"水疮"、"水花"。临床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主要在冬春两季。10岁以内的小儿常见,尤以1~4岁为多见。其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流行。预后一般良好,愈后皮肤不留瘢痕。

别名: 水痘
英文名: shuidou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中医儿科
症状: 发热,皮疹
多发人群:
治疗手段:
并发疾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疱疹状如豆粒,形态椭圆,内含水液色泽明净,故称"水痘"。亦称"水疱"、"水疮"、"水花"。临床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主要在冬春两季。10岁以内的小儿常见,尤以1~4岁为多见。其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流行。预后一般良好,愈后皮肤不留瘢痕。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 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 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 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 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并发症

(一)皮肤疱疹继发感染

可引起脓疱疹、蜂窝织炎、败血症等。

(二)肺炎

成人多为原发性水痘肺炎,发生在出疹后1~5日,儿童常为继发性肺炎,多发生于病程后期2~3周。

(三)水痘脑炎

发病率低于1‰,儿童多于成人,常于出疹后一周发病。临床表现与脑脊液所见与一般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约5%,少数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其它

水痘肝炎、心肌炎、肾炎等均很少见。

处置建议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热犯表证

证候: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疹色淡红而润,疱浆清亮,点粒稀疏,躯干为多,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略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若瘙痒甚者,加蝉蜕、木通、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热甚者,加柴胡、黄芩透表泄热。

2.热毒炽盛证

证候:壮热烦渴,面赤唇红,便秘尿黄,痘大而密,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较浑,根脚较硬,口、眼等处亦见疱疹或溃疡。舌苔黄糙而干,脉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

方药:清胃解毒汤。主要药物:石膏、黄芩、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升麻。若高热者,加柴胡解热;疹色深红者加紫草、山栀清热凉营;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泻火通腑;唇燥口干者,加麦冬、知母、芦根清热养阴生津。

中药经验方

经验方一

药物组成:蒲公英、金银花10克,紫地丁 6克,连翘10克,黄芩5克,芦根10克,炒栀子衣3克,薄荷2.4克,蝉蜕3克,木通3克,滑石10克,甘草3克。

功效:散风清热,解毒利湿。

适应证:水痘风热犯表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经验方二

药物组成:芦根15克,板蓝根15克,赤芍6克,蝉蜕6克,生薏苡仁10克,金银花10克,栀子皮3克。

功效:疏风清热,化湿解毒。

适应证:水痘风热犯表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经验方三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6~12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0~15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适应证:水痘热毒炽盛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临床应用:皮肤瘙痒加蝉蜕;发热加荆芥、薄荷;烦热口渴加石膏、知母;痘疹根晕大而色赤加赤芍药、牡丹皮;疹色深红加紫草;口舌生疮加黄连、生甘草;大便干结加生大黄或熟大黄;舌红少津加生地黄、麦门冬。

经验方四

药物组成:僵蚕10克,蝉蜕10克,姜黄 1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黄5克,黄连5克,石膏50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适应证:水痘热毒炽盛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经验方五

药物组成:大青叶15克,板蓝根20克,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玄参20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牡丹皮15克,甘草10克,赤芍15克,黄芩10克,生石膏50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适应证:水痘热毒炽盛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其他疗法

1.外洗法

苦参30克,浮萍、芒硝各15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

2.针灸法

(1)体针

取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穴。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2)耳针

取肺、脾、下屏尖、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一次。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

3.推拿法

揉小天心300次,揉一窝风200次,推补肾水300次,推清板门300次,揉二人上马2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补脾土200~300次,推上三关 150~200次(上两穴,手法微用力,稍快)。若高热时,推补脾土,上三关两穴暂停用,待高热退到38℃左右后可采用,可使水痘透发迅速;若见水痘透 发,则两穴停用。

若伴有呕吐,可加逆运内八卦150次,推四横纹250次,揉合谷100次,推捏大椎、委中各5~7次。

4.沐浴法

方法一:金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10克,紫花地丁15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去渣,将药液倒入盆中待凉,让患儿沐浴20~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2~3次。用于水痘疱疹稠密,疱浆清亮,皮肤瘙痒不舒者。

方法二: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25克。煎水外洗,每日两次。

方法三:食盐30克,加水500毫升,沐浴。

5.外擦法

方法一: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荆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15克,白芷9克,共研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方法二:扁豆粉适量,干擦患处。

6.食疗法

胡萝卜100克,芫荽60克。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服。

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患者应隔离。一般不需用药,加强护理即可。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体温高者可投以退热剂,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指甲,防止抓破水疱。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皮肤瘙痒较著者,可给服抗组织胺药物。疱疹破裂者,可涂以1%龙胆紫,有继发感染者可局部应用消炎药。

一般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其他疾病原已服用激素的水痘患者,如情况许可,应尽快减至生理剂量(约先天一般治疗量的1/10~1/5),必要时考虑停用。

发热较高,全身症状较重者,亦可用清热解毒凉血类中药。

患者指导

饮食禁忌

① 猪肉

为温补性食物。水痘为急性疱疹性传染病,中医认为是外感时邪病毒,实证宜泻不宜补。所以,水痘患儿,莫食猪肉。

② 羊肉

性温热,能益气补虚,但水痘为病毒传染性疾病。《中药大辞典》认为:外感时邪之人忌食羊肉,故水痘之儿亦当忌之。

③ 鸡肉

若小儿出水痘时,痘疹内陷,难以发出者,食之则宜。若水痘愈后,则应忌之。

④ 鸡蛋

小儿出水痘期间,适宜清淡饮食。

⑤ 肉桂

俗称桂皮、官桂,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料。性大热,味辛甘,属纯阳之物,温热助火、燥烈伤阴。

此外,小儿患有水痘期间,还应当忌吃生姜、大葱、大蒜、洋葱、韭菜、辣椒、胡椒、芥菜、芫荽、香菇、南瓜、香椿头、鹅、带鱼、黄色、荔枝、桂圆肉、梅子、杏子、大枣、柿子、石榴、樱桃、栗子、以及炒花生、炒蚕豆、炒瓜子、糍耙、年糕、肥肉、猪油、茴香、咖喱、芥末等。

预防护理

1.对水痘患儿应立即隔离,直至全部疱疹结痂。

2.被患儿呼吸道及皮疹分泌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采用暴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消毒措施。

3.本病流行期间,勿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4.室内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吃辛辣、肥腻的食物。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可用萝卜、荸荠、绿豆等煎水饮用。

6.保持皮肤、衣被清洁,不要搔抓,不宜洗浴,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为了防止患儿搔抓皮疹发生皮肤感染,要剪短小儿指甲。如有皮肤抓破,可外涂青黛散或黄芩油膏。

7.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

8.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最近几年研制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

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

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发热1—2天内,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疱壁薄易破,常伴瘙痒,继则结成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3.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4.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用酸性 染色检查核内包涵体。

鉴别诊断

1.麻疹、风痧、奶麻、丹痧均为斑丘疹,皮疹分布全身,形态细小如针尖或粟粒状,无疱疹、结痂现象。

2.脓疱疮多发于夏天炎热季节,疱疹较大,壁较薄,内含脓液,不透亮,容易破溃,破溃后随脓液流溢蔓延附近皮肤而发,多发于头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