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快速找医生

子宫肌瘤 按疾病找医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尸检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银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低于真实发病率

英文名: zigongjiliu
发病部位: 子宫
就诊科室: 妇科
症状: 月经过多 月经异常 白带增多 腹痛 腹胀 尿频 尿急 排尿困难
多发人群: 中年
治疗手段: 腹腔镜手术
并发疾病: 其他贫血 恶性肿瘤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病因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肌瘤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多。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长期的雌激素含量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同时激素代谢受高级神经中枢调控,故神经中枢活动对促进本病也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部分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

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被发现。若出现症状,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有无变性等关系密切。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 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8、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气滞血瘀证: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紫斑点,脉沉弦或细涩。

2、阴虚火旺证: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危害

1、子宫肌瘤引起严重疼痛: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肿瘤压迫神经可产生放射性疼痛。

2、腹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或尿道,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子宫肌瘤压迫直肠引起排便障碍。

3、子宫肌瘤感染及妇科炎症:肌瘤感染多系瘤蒂扭转或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后果,血源性感染极为罕见。感染有时可为化脓性,少数病例在肿瘤组织中形成脓 肿。并发妇科炎症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变化症状,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而不规则出血会导致致病菌侵害,而引发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4、合并出现子宫体癌:子宫肌瘤合并子宫体癌者占2%,远较子宫肌瘤合并子宫颈癌为高。故更年期子宫肌瘤患者有持续子宫出血,应警惕有无子宫内膜癌同时存在。在确定治疗前,应做诊刮。

5、子宫肌瘤出现腹部肿块:肌瘤增大时,可在下腹触及到肿块,尤其膀胱充盈时,子宫位置上升,肿块更加明显。

6、子宫肌瘤导致不孕:影响生育这是子宫肌瘤的危害中最重要的一点。这是因为子宫角部肌瘤压迫输卵管入口,使子宫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此外肌瘤患者常伴有卵巢功能障碍导致不孕。此外,子宫肌瘤患者自然流产率比正常人群高出25%。


分类

根据肌瘤部位分,可以分为子宫体肌瘤,约占临产的90%左右,另外一种是子宫颈肌瘤,这种约占10%左右。

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而分为以下几类:

1、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

2、浆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3、粘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 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易发人群

与十几年前相比,子宫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妇科专家介绍,子宫肌瘤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激素分泌过于旺盛,是导致子宫肌瘤的最普遍原因,而女性的这三种行为模式,是造成内分泌紊乱,导致激素分泌过剩的罪魁祸首。

第1类:未育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

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数目有限,排卵的年限约有30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作用,卵巢暂停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卵巢由此推迟了一定数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要较晚进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时有效保护,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就是其中之一。权威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够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这10年的免疫力,主要针对的是妇科肿瘤

第2类:性生活失调影响子宫健康

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肌瘤归属于“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讲解“症瘕”:妇人为性情中人,夫妻不和,势必伤及七情,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血失调,气滞血淤,淤积日久,则可为“症瘕”。可见,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进神经内分泌正常进行,使人体激素正常良好地分泌,而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诱发子宫肌瘤。

第3类:抑郁女性多发子宫肌瘤

中年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伴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女性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在这个时期中,女性自身的抑郁情绪,很容易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强,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同样是子宫肌瘤产生的重要原因。

中医讲情绪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时提到:“气滞,七情内伤,肝失条达,血行不畅滞于胞宫而致,表现为下腹痞块,按之可移,痛无定处时聚时散,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继发变性

由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变性。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愈多。

1、良性变

⑴透明变性(玻璃样变)

因肌瘤生长迅速,造成相对供血不足,使部分组织水肿变软,旋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巨检时易与肉瘤变性相混淆,光镜下看不到细胞结构,病变部分为无结构的均匀伊红色区域。

⑵囊性变

为透明变性进一步发展所致,在透明变性的基础上供血不足,使变性区域内组织液化,形成内含胶冻样或透明液体之囊腔,整个肌瘤质软如囊肿。

⑶坏死

由于瘤蒂扭转或重度感染而形成,肌瘤中央部位距供血较远,最易发生坏死。组织呈灰黄色,柔软而脆,也可形成小腔隙。

⑷感染

多见于粘膜下肌瘤突入阴道者,供血受阻,发生坏死,继以感染;也有少数患者因盆腔有感染病灶,多累及子宫肌瘤。

⑸脂肪变性

常在透明变性后期或坏死后发生,也可能系肌瘤间质化生而形成脂肪组织。质软,易使诊为肉瘤。光镜下见肌细胞内有空泡,脂肪染色阳性。

⑹红色样变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瘤坏死,多见于单一较大的壁间肌瘤,常发生于妊娠或产褥期,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梗死、瘀血、血栓阻塞,而致局部组织出血、溶血有关,使血液渗入瘤体,肉眼见肌瘤红色,似生牛肉状,完全失去原旋涡状结构。

⑹钙化

发生率低,主要见于慢性肌瘤供血不足的情况,如在绝经后的妇女或细蒂的肌瘤。如钙蓝沉积分散而稀少,则大体不能识辨,但在剖开肿瘤时有砂粒感;病变范围较广时则形成一块硬石。镜检钙化区为深蓝色,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层状沉积。X光摄片可显影。

2、恶性变

肉瘤变性约有0.5~1%的子宫肌瘤恶变为肉瘤,多见于年龄大,肌瘤较大且生长快者,特别是绝经后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再出现的肌瘤患者。机制不详。肉瘤病变区域组织灰黄,质软如生鱼肉样。 


诊断依据

自查

子宫肌瘤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步法来进行自查:

一是观血月经增多、绝经后出血或接触性出血等,常常由于宫颈或宫体发生肿瘤所致,所以,除正常月经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原因,以对症诊治。

二是观带正常白带是少量略显黏稠的无色透明分泌物,随着月经周期会有轻微变化,但脓性、血性、水样白带等都是不正常的。

三是自摸肿块清晨,空腹平卧于床,略弯双膝,放松腹部,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较大的肿物是可以发现的。

四是感觉疼痛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等疼痛,都要引起注意。

自查发现异常,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凝固刀手术是近年来诊断及治疗子宫肌瘤比较普遍的方法,对治疗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等子宫肌瘤都适用,凝固刀手术的优点在于保全子宫完整性,不影响生育等功能。 


诊断

1、病史 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下腹部包块史等。

2、妇科检查 发现子宫不规则增大或均匀性增大,如浆膜下肌瘤在子宫表面可扪及单个或数个结节状突起,质硬;粘膜下肌瘤有时可使宫口开大,并通过宫口触到宫腔内肌瘤的下端;如悬垂于阴道内,可看到瘤体并触摸到其蒂部。

3、辅助检查 较小的肌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仅靠妇科检查诊断比较困难。B型超声可以较明确显示肌瘤大小及部位;是诊断子宫肌瘤主要手段之一;诊断性刮宫可以感觉到内膜有突起或明显不平,通过以上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对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仍继续增大,由硬变软者,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子宫肌瘤的检查项目

如有典型子宫肌瘤的病史和体征,并经双合诊,对照上述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亦不尽然,尤其很小的无症状的肌瘤,或肌瘤合并妊娠,子宫腺肌病或肌瘤有囊性变及附件炎块等,有时亦会发生误诊,一般误诊率约为6%。另外,子宫出血、疼痛、压迫症状,并非子宫肌瘤所特有。故双合诊是诊断肌瘤的重要方法。对于双合诊不能明确或疑有宫腔内粘膜下肌瘤者,尚须采取以下辅助检查方法。

一、超声检查

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鉴别肌瘤,准确率可达93。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由于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弱回声型是细胞密度大,弹力纤维含量多,细胞巢状排列为主,血管相对丰富。强回声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肿瘤细胞以束状排列为主。等回声型介于两者之间。后壁肌瘤,有时显示不清。肌瘤愈硬衰减表现愈重,良性衰减比恶性明显。肌瘤变性时,声学穿透性增强。恶变时坏死区增大,其内回声紊乱。故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二、探测宫腔

用探针测量宫腔,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须注意子宫腔往往迂回弯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挡,使探针不能完全探入,或为浆膜下肌瘤,宫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误诊。

三、X光平片

肌瘤钙化时,表现为散在一致斑点,或壳样钙化包膜,或边缘粗糙及波浪状的蜂窝样。

四、诊断性刮宫

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不易用双合诊查出,可用刮宫术协助诊断。如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宫腔感到有凸起面,开始高起后又滑低,或感到宫腔内有物在滑动。但刮宫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坏死,甚至败血症,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疑为粘膜下肌瘤而诊刮仍不能明确者,可采用子宫造影术。

五、子宫输卵管造影

理想的子宫造影不但可显示粘膜下肌瘤的数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对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方法简单。有肌瘤处造影摄片显示宫腔内有充盈残缺 。

六、CT与MRI

一般不需使用此两项检查。CT诊断肌瘤其图象只表达特定层面内的详细内容,图象结构互不重叠。子宫良性肿瘤CT图象是体积增大,结构均匀、密度+40~+60H(正常子宫为+40~+50H)。

MRI诊断肌瘤时,对肌瘤内部有无变性、种类及其程度呈不同信号。肌核无变性或轻度变性,内部信号多均一。反之,明显变性者呈不同信号。